【肾命线】肾脏,生命的守护者,却常被忽视直至警报响起。本专栏为您解读肾病防治理念创盈在线,拆解饮食运动密码,分享前沿诊疗进展,让我们从"肾"边小事开始,守护这条至关重要的“肾”命线。
指导专家
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数据显示,全球超五亿人正受不同肾脏疾病困扰,每年超百万人死于慢性肾脏病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如今,慢性肾脏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之后,又一威胁人类健康的 “隐形杀手”,亟待大众关注。
但生活中,不少人对 “肾” 的认知仍存在误区,甚至因忽视早期信号让病情悄悄进展。今天,我们结合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脏病研究团队毛炜医生的专业分享,带大家科学认识肾脏、守护肾脏健康。
01
先破误区:你对“肾”的认知可能混淆了
展开剩余92%提到“肾”,很多人会把中医的“肾”和西医的“肾脏” 画等号,也常把“肾虚”等同于“肾炎”“肾功能不全” 等“肾脏疾病”,觉得腰痛就是肾出了问题,甚至盲目吃 “壮阳” 补品 —— 这些都是常见的认知偏差。
其实,在中、西医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中,“肾”的概念并不完全相同。”从中医角度看,“肾”是“先天之本”“五脏六腑之根”,不仅管水液代谢、骨骼生长、生殖功能,还涵盖了西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多系统的功能,范围更宽泛。
而西医所说的 “肾脏”,是实实在在的实质器官,每个重120-150克,像两个拳头大小的“净化器”,长在腰后两侧,左肾略大于右肾。肾脏的基本功能包括排泄代谢产物和有害物质、多余的水份,还能保持电解质、酸碱平衡,从而对人体的内环境进行精准调控,保持内环境的平衡与稳定。至于“肾虚”,更多是中医对身体状态的描述,可能表现为疲劳、腰酸,但未必是肾脏器官出现了器质性病变;腰痛也可能是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引起,并非都和肾脏相关。更要提醒的是,滥用“壮阳”补品或不明成分的保健品,反而可能增加肾脏负担,甚至引发肾损伤。
02
肾脏:既是“劳模”也是“娇弱鬼”,这些伤害要避开
肾脏堪称人体的“全能劳模”:每天 24 小时不间断工作,要净化 1000 多升血液(相当于 5 桶桶装水的量),既是“污水处理场”(排出代谢废物、毒物),也是“泄洪渠”(排多余水分),还是“内环境调节器”(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除此之外,它还能调节血压、帮助生成红细胞、促进骨骼生长,甚至在肝脏生病时 “客串” 解毒功能。
但这样勤劳的肾脏,其实很“娇弱”,像一头“负重的骆驼”:每天要滤过、排出体内各种生命活动产生的代谢废物,还要排出来源于食物、药物乃至空气污染物等外源性物质及其代谢产物,包括一些毒素和污染物,因此,肾脏常常处在暴露于各种毒素的风险之中,一旦肾脏本身已有损伤,哪怕是一次严重感冒、一顿高盐大餐这样不经意的事情,都可能压垮它的最后一根稻草。
03
日常生活中,这些行为最伤肾
✦有害物质侵袭:吃了不新鲜的食物、滥用抗生素或成分不明的“中成药”、长期接触污染环境;
✦过度疲劳:免疫力下降后,细菌容易侵袭肾脏,加重损伤;
✦憋尿:尿液在膀胱里久存易滋生细菌,可能逆流回肾脏引发感染;
✦缺水:血液浓缩后,肾脏血流量减少,“过滤功能”会打折;
✦极端饮食:超量吃维生素C,可能诱发肾结石,长期无盐饮食反而会破坏肾功能,高蛋白、高盐饮食也会加重肾脏负担;
✦其他因素:气温超30℃时出汗多、盐排出少,易形成尿石病;吸烟、酗酒、年龄超65岁,也会增加肾脏疾病风险。
04
慢性肾病偏爱这些“高危人群”
慢性肾病早期常“沉默无声”——哪怕肾功能已损失 50%,很多人仍无明显症状。但以下人群是肾病的 “高危群体”,需格外留意:
✔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糖血压控制不好,会慢慢损伤肾血管);
✔有肾脏病家族史的人(遗传因素增加患病概率);
✔肥胖、高血脂、高尿酸等代谢性疾病患者;
✔有慢性泌尿系感染、尿路梗阻(如肾结石)的人;
✔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其中,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这和人口老龄化、糖尿病、高血压患病率升高密切相关。上海中山医院的一项调查显示,慢性肾病患者从起病到接受正规治疗,平均间隔1-2年。若能早点发现信号,肾功能损害完全可以有效控制。
05
学会 “察言观色”:肾脏生病的早期信号
虽然慢性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创盈在线,但身体仍会发出一些 “求救信号”:
✔疲劳乏力:总觉得没精神,休息后也缓解不了;
✔水肿:早上起床眼睑肿,或脚踝一按一个坑,久坐久站后更明显;
✔尿液异常:尿里有大量泡沫(像啤酒沫一样久久不散)、尿色变深(茶色、洗肉水样),或排尿时疼痛、困难,夜间起夜次数增多(超过2次);
✔血压升高:不明原因的血压突然升高,或原有高血压控制不佳。
若病情进展到肾功能不全,症状会更明显: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腰痛、全身水肿、血压持续升高,甚至呼气有 “尿味”、皮肤瘙痒、手脚麻木;到了尿毒症晚期,还会累及心、肝、肺等多器官,危及生命。
这里要特别说说 “血尿” 和 “蛋白尿”,这是肾脏疾病的重要信号。血尿是尿液中红细胞异常增多,若红细胞变形,多是肾脏本身出了问题(如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蛋白尿则是尿中蛋白超 300mg/24h(正常人不足150mg),多因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导致。一旦发现这两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去肾内科就诊,做尿常规、双肾B超、肾功能检查,必要时通过肾穿刺明确病因。别害怕肾穿刺,它是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的关键检查。
06
不同人该如何防治肾病?
肾脏健康管理不是 “一刀切”,不同人群有不同的重点:
健康人群:做好9点,防患于未然
对没有肾病的人来说,预防是关键,记住这9件事:
1.低盐饮食:每天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约一个啤酒瓶盖的量),少吃咸菜、腌制品;
2.平衡膳食:别暴饮暴食,过量摄入动植物蛋白会增加肾脏代谢负担;
3.多喝水不憋尿:每天喝1500-2000毫升水,随时排尿,减少细菌感染风险;
4.坚持运动控体重:每天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避免肥胖;
5.及时治感染:喉咙、扁桃体发炎时,在医生指导下用抗生素彻底治疗,避免链球菌感染诱发肾炎;
6.戒烟限酒:吸烟会损伤肾血管,饮酒要适量,避免酗酒;
7.不滥用药物:止痛药、部分感冒药、不明成分的 “中成药” 可能有肾毒性,用药前咨询医生;
8.孕前查肾脏:女性怀孕前做肾功能检查,避免孕期肾脏负担加重引发损伤;
9.定期体检:每年查一次尿常规、肾功能和肾脏B超,有家族史者更要勤查。
高危人群:控好 “基础病”,阻断肾损伤
糖尿病、高血压等高危人群,除了做好上述预防,还要重点做到4点:
1.严格控危险因素: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降压药、降糖药,把血压、血糖、尿酸、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
2.对症调整饮食:糖尿病患者低糖饮食,高血压患者低盐饮食,高尿酸患者低嘌呤饮食(少吃动物内脏、海鲜);
3.密切监测指标:每月测血压、血糖,每3个月查血脂、血尿酸;
4.半年查一次肾:至少每半年做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和肾功能检查,尽早发现早期肾损伤。
早期肾病患者:延缓进展,保护残余肾功能
若已确诊早期肾病,核心是 “延缓病情进展”,除了上述措施,还要注意5点:
1.控好蛋白尿:尿蛋白越多,肾损伤越重,尽量把每日尿蛋白排泄控制在0.5克以内;
2.低蛋白饮食:每天每公斤体重摄入0.6-0.8 克蛋白质(如60公斤的人每天吃36-48克,约1两瘦肉 +1个鸡蛋 +1杯牛奶),肾功能严重受损者需更严格,但要避免营养不良;
3.避开急性加重诱因:预防感冒、脱水、大出血、严重感染,不用肾毒性药物,控制好血压波动,及时解除尿路梗阻;
4.治疗并发症:肾性贫血、高血钾、高血磷等并发症会加重肾损伤,需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5.坚持随访不擅自停药:很多人症状缓解后就停药,其实病情可能仍在进展。哪怕感觉良好,也要每3-6个月复查一次,长期随访是控制肾病的关键。
07
科学护肾,从日常做起
除了医学防治,日常的自我保健也能帮肾脏 “减负”。
饮食:辨体质选食材,老年朋友有12点
中医认为,护肾要先辨 “肾阴虚” 和 “肾阳虚”:
✦肾阴虚者常手心脚心热、夜间出汗、腰酸、耳鸣,可适当吃生地、女贞子、黄精等食材;
✦肾阳虚者怕冷、腰冷痛、小便少,可适量用杜仲、续断、补骨脂调理。
日常饮食还要注意食物 “性味”:
✦热性食物(羊肉、辣椒、荔枝):适合怕冷的人,易上火者少吃;
✦温性食物(鸡肉、鲫鱼、生姜、红枣):大多数人可适量吃;
✦平性食物(猪肉、苹果、菠菜、木耳):适合所有人,可作为日常主食;
✦凉性食物(兔肉、冬瓜、苦瓜、梨):适合易上火、口干舌燥的人,脾胃虚寒者别多吃。
老年朋友护肾,饮食要记住 “12点”:数量少一点、质量好一点、蔬菜多一点、菜要淡一点、品种杂一点、饭菜香一点、饭菜烂一点、饮食热一点、饭要稀一点、吃得慢一点、早餐好一点、晚餐早一点。
按摩:简单 4 招,在家就能做
1.叩齿咽津翕周法:早上起床后叩齿100次,舌头舔上腭和牙龈,含满口水后慢慢咽下;再收缩肛门(吸气时收紧、呼气时放松),连续50次,能固齿益精、补肾壮腰;
2.按摩涌泉穴:坐好后双手搓热,从脚趾根沿脚踝搓到三阴交,往返20-30次,再重点搓脚心涌泉穴100次,能交通心肾、改善失眠;
3.双掌摩腰法:双手贴在腰后肾俞穴(腰部两侧,与肚脐平齐),从上向下摩擦40-100次,直到局部发热,能温肾摄精,缓解腰酸;
4.摩耳健肾法:双手搓热后,前后按摩耳朵 10次;再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36次(力度以不疼为宜),能促进耳部血液循环,间接护肾。
冬至进补:别盲目 “大补”,对症才有效
冬至是 “冬令进补” 的好时机,但进补不是 “越多越好”,要分 “补气、补血、补阴、补阳”:
✦补气:适合易疲劳、气短的人,可选党参、红枣、山药、粳米;
✦补血:适合面色苍白、头晕的人,可吃当归、龙眼肉、花生、乌贼;
✦补阴:适合口干、手心热的人,推荐芝麻、木耳、蜂蜜、兔肉;
✦补阳:适合怕冷、手脚凉的人,可适量吃羊肉、韭菜、核桃、虾。
肾脏是人体最 “沉默” 的器官,早期病变难察觉;但它也是最 “忠诚” 的器官,只要我们用心呵护,就能长期为健康 “保驾护航”。别等出现明显症状才重视,从今天起,把低盐饮食、多喝水、定期体检变成习惯,对滥用药物、憋尿等伤肾行为说 “不”。守护肾脏健康,就是守护我们的生命质量。
广东省中医院肾病科
广东省中医院肾病科是第一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008年被遴选为全国唯一的国家慢性肾脏病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国家区域中医(肾病)诊疗中心。2023年“艾力彼”全国中医医院肾脏内科第2名,2023年全国中医医院肾病学科学术影响力第2名。科室有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师承导师2名,广东省名中医3名,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3名。
专科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肾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如肾病综合征、IgA肾病、膜性肾病、急、慢性肾衰,糖尿病性肾病,ANCA相关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等;坚持中西医并重解决复杂、疑难的本专科疾病及危重患者救治,如血管炎肾损害、冷球蛋白血症肾损害、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IgG4相关肾病等。专科开发应用具有中医特色的新技术、新疗法、院内制剂研发等,目前科室运用和开发了近20种特色疗法及10余种院内制剂,如三芪口服液、尿血合剂、尿毒康颗粒、结肠洗液1、2号等。2024年专科研发的“三芪口服液”获广东省第二批“岭南名方”称号及国家1.1类中药创新药临床试验批准。2009年率先在国内建立首个中医特色的慢病管理门诊。
肾病研究室
广东省中医院肾病研究室是依托于广东省中医院肾病科大科、隶属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东分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慢性肾脏病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的肾脏病专门研究机构。肾病研究室拥有专业的研究队伍和设备先进的专科实验室。致力于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脏疾病疗效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慢性肾脏病进展风险预测及中医药调控慢性肾脏病以及尿酸代谢性疾病中医药防治机理的研究;依托中医湿证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中医湿证模式动物及发病机制研究。 在国家科技部、财政部的资助下,先后开展了3项大型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包括1项22家中心的RCT、1项26家中心的Non-randomized Control Trail 和1项4家中心的 Registration Research),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科技厅的资助下,围绕主攻方向开展了一系列基础研究。现在研课题20余项,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
初审 | 张靓雯
审核 | 王军飞
审定 | 陈佳佳创盈在线
发布于:广东省亿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